1岁婴儿腹泻该怎么办
发布时间:
1岁婴儿腹泻时,家长需谨慎处理,既要及时缓解症状,也要密切观察潜在风险。以下是科学的处理步骤和注意事项:
1. 评估脱水的迹象
- 轻度脱水:口唇稍干、尿量略减(6小时内无尿)、哭时泪少。
- 中重度脱水:眼窝凹陷、皮肤弹性差(捏起腹壁皮肤回弹慢)、嗜睡或烦躁、超过6小时无尿。需立即就医。
2. 优先补液防脱水
- 口服补液盐(ORS):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低渗型补液盐(如博叶),每腹泻一次补充50-100ml,少量多次喂服(每5-10分钟喂5-10ml)。
- 替代方案:若无ORS,可暂时用米汤(煮沸后加少许盐)或苹果汁稀释后饮用,但效果不如ORS。
3. 调整饮食(非禁食)
- 继续母乳喂养:母乳宝宝增加喂奶频率,缩短间隔。
-
配方奶或辅食:
- 避免高糖、高纤维食物(如果汁、粗粮)。
- 选择易消化食物:如米糊、土豆泥、香蕉泥、煮熟的胡萝卜。
- 暂时减少乳糖含量高的普通奶粉,可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换无乳糖配方奶。
4. 避免不当药物
- 不推荐:止泻药(如蒙脱石散效果有限,且可能掩盖病情)、抗生素(除非确诊细菌感染)、抗动力药物(如洛哌丁胺)。
- 可考虑:益生菌(如鼠李糖乳杆菌GG株、布拉氏酵母菌)可能缩短病程,但证据不一,需遵医嘱。
5. 何时立即就医
-
危险信号:
- 腹泻超过24小时未缓解,或大便带血、脓液。
- 呕吐频繁无法进食、持续高热(>39℃)。
- 出现中重度脱水表现(见第1点)。
- 伴随嗜睡、抽搐、囟门凹陷等严重症状。
6. 预防与家庭护理
- 卫生:处理粪便后彻底洗手,消毒婴儿用具。
- 臀部护理: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,涂氧化锌软膏防尿布疹。
- 观察记录:记录腹泻次数、大便性状(水样/黏液/血丝)、尿量、体温,就医时提供详细信息。
常见原因提示
- 病毒性肠炎(如轮状病毒):水样便、伴发热呕吐,通常3-7天自愈。
- 细菌感染:黏液血便、高热,需抗生素治疗。
- 食物不耐受:如牛奶蛋白过敏、乳糖不耐受,需调整饮食。
重要原则:婴儿腹泻的核心风险是脱水,而非单纯止泻。家庭处理需以补液和维持营养为主,发现警示信号及时就医,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