顺治通宝多少钱一枚 一枚珍钱
发布时间:
“洪武天下太平”钱,背穿上下为“圣旨”;左右为“日月明,午人存”6字。直径2.7厘米,穿径0.8厘米,重9克左右。此钱采用明太祖年号,而形制怪异,与历代官铸钱币截然不同,而其钱文繁多,书写较为随意,且存世量极少,可以肯定不属于行用流通货币。
不是流通货币,是否为厌胜或吉语钱?非也。虽然面文上有“天下太平”四字类似吉语,但“圣旨”、“午人存”、“日月明”等,文字晦涩,含义诡秘不明,只能令人从其他方面去考证和推测。
马定祥先生曾见到此枚钱,考证其为“天地会”信物。所谓信物,也就是身份凭证,是秘密会社特有的接头联络专用的物证。其实,用钱币作为身份与权力的凭证,并非始自“天地会”等秘密组织。早在金代,即有“招纳信宝”钱,就是金人与宋军作战时,在收编或联络对方兵将的一种身份证明。“招纳”者收编,接纳也,“信”者,凭证也。持此钱即可与对方军事首领洽谈议和招纳之大事,其持有者身份之高可以想见。“招纳信宝”尚有金、银质者,可见其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,不下于调兵遣将的虎符。
这枚“洪武天下太平”钱,背文的“圣旨”二字,充满反叛之意。众所周知:“天地会”是清初中期成立于民间的反清组织。反清抗清就必然要揭起“复明”的旗号,称“洪武通宝”、背文“日月明”即是其政治旗号的体现。“午人存”从字义直读,甚为费解,钱币界有两种解释:一是“午人”合为一字即朱元璋的“朱”字,但“午”本应出头,而一出头就成了“牛”,朱元璋幼时曾放过牛,称帝后怕人提及其卑微出身,故忌讳“牛”字。所以“天地会”也认同此说,把“牛”字写成“午”宇。另一种说法是引自“天地会”秘密文件《西鲁序》,《西鲁序》载:“康熙年间西鲁国犯中原,少林寺僧揭榜退敌,但朝廷听信谗言,火烧少林寺,一百二十八和尚先逃十八人,途中死去十三,最后存五人”。故学桃园结义,拜天地反清复明,“存午人”即此意,“午”是“五”的谐音。
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根据,“西鲁序”之说,未经历史考证,仅是民间秘密传说,但却为这枚钱币的“午人存”提供了依据。
中国近代史上的秘密结社,因为有反抗统治阶级的意识,为了躲避缉查,常用隐语、谐音等手法,这在其文件、布票、布告与接头暗语中屡见不鲜。
《古今钱略》还记有另一枚“洪武天下太平”钱,背文穿上下为“盘古”左右为“分天地”、“日月明”,与此钱大同小异。其“盘古”,“分天地”之意,据笔者推测,应解释为“天地会”是“开天辟地”以来的正宗,是汉民族华夏立国数千年历史的延续,而当时中原地区视满族为“夷狄”,这段钱文也是反清复明的意思。
据目前掌握的资料看:这两枚钱都可能制作于清嘉道时期,留存至今数量极少。
徐信平君有幸藏得一枚,铜质水红,锈色褐红,斑驳多彩,钱文书写随意、粗犷,边廓较粗,具有民间组织铸造的鲜明痕迹,应为真品。
马定祥先生当初见到此钱称之为“非凡品”。在其“万拓楼”藏拓中,有另一枚“洪武天下太平”背“盘古,分天地,日月明”的拓片。马先生在拓片盖有“定祥得来”和“无价宝”两方印章,可见对其价值估计之高。
两枚“洪武天下太平”钱背文有异,但大同小异,用途相同,应属同一类珍稀钱币,至今日已稀若星凤,难得一睹了。
注:笔者在肆坊间已见到多枚此类赝品,黄铜湛然,文字刻板,锈色浮泛,读者务必留神。
(责编:丁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