营业成本计算公式包括哪些(固定经营成本计算公式大全)

发布时间:

  初级会计常用公式(一)
 
  一、会计等式
 
  资产=负债+所有者权益
 
  利润=收入-费用
 
  二、会计账户
 
  期末余额=期初余额+本期增加发生额-本期减少发生额
 
  三、试算平衡公式
 
  发生额试算平衡:
 
 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=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
 
  余额试算平衡:
 
  全部账户借方期末(初)余额合计=全部账户贷方期末(初)余额合计
 
  四、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计算公式
 
 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+银行已收企业未收款-银行已付企业未付款=银行对账单存款余额+企业已收银行未收款-企业已付银行未付款
 
  五、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
 
  1.个别计价法
 
  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=∑各批(次)存货发出数量×该批次存货实际进货单价
 
  2.先进先出法
 
  3.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
 
  存货单位成本=[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+∑(当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×当月各批进货的数量)]÷(月初库存存货数量+当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)
 
  当月发出存货成本=当月发出存货的数量×存货单位成本
 
  当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=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×存货单位成本
 
  4.移动加权平均法
 
  存货单位成本=(原有结存存货成本+本次进货的成本)÷(原有结存存货数量+本次进货数量)
 
  本次发出存货成本=本次发出存货数量×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
 
  本月月末结存存货成本=月末结存存货的数量×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
 
  或:
 
  本月月末结存存货成本=月初结存存货成本+本月收入存货成本-本月发出存货成本
 
  六、发出材料成本差异率
 
  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=(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+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)÷(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+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)×100%
 
  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=期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÷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×100%
 
 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=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×材料成本差异率
 
  财务工作中,你是否遇到焦头烂额不知如何解决的问题呢?
 
  初级会计常用公式(二)
 
  七、销售商品的核算
 
  1.毛利率法
 
  毛利率=(销售毛利÷销售额)×100%
 
  销售净额=商品销售收入-销售退回与折让
 
  销售毛利=销售额×毛利率
 
  销售成本=销售额-销售毛利
 
  期末存货成本=期初存货成本+本期购货成本-本期销售成本
 
  2.售价金额核算法
 
  商品进销差价率=(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+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)÷(期初库存商品售价+本期购入商品售价)×100%
 
 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=本期商品销售收入×商品进销差价率
 
  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=本期商品销售收入-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
 
  期末结存商品的成本=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+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-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
 
  八、固定资产折旧方法
 
  1.年限平均法
 
  年折旧率=(1-预计净残值率)÷预计使用寿命(年)
 
  月折旧率=年折旧率÷12
 
  月折旧额=固定资产原价×月折旧率
 
  2.工作量法
 
 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=[固定资产原价×(1-预计净残值率)]÷预计总工作量
 
 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=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×单位工作量折旧额
 
  3.双倍余额递减法
 
  年折旧率=2÷预计使用寿命(年)×100%
 
  年折旧额=每个折旧年度年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×年折旧率
 
  月折旧额=年折旧额÷12
 
  4.年数总和法
 
  年折旧率=(预计使用寿命-已使用年限)÷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×100%
 
  年折旧额=(固定资产原价-预计净残值)×年折旧率
 
  九、有关税的计算公式
 
  1.增值税
 
  一般纳税人:
 
  应纳税额=当期销项税额-当期进项税额
 
  销项税额=销售额×增值税税率
 
  小规模纳税人:
 
  不含税销售额=含税销售额÷(1+征收率)
 
  应纳税额=不含税销售额×征收率
 
  2.消费税
 
  应纳税额=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×消费税税率
 
  3.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
 
  应纳税额=(实际交纳的增值税+实际交纳的消费税)×适用税率
 
  4.所得税费用
 
  应纳税所得额=税前会计利润+纳税调整增加额-纳税调整减少额
 
  应交所得税=应纳税所得额×所得税税率
 
  所得税费用=当期所得税+递延所得税
 
  十、利润相关计算公式
 
  营业收入=主营业务收入+其他业务收入
 
  营业成本=主营业务成本+其他业务成本
 
  营业利润=营业收入-营业成本-税金及附加-销售费用-管理费用-研发费用-财务费用+其他收益+投资收益(-投资损失)+净敞口套期收益(-净敞口套期损失)+公允价值变动收益(-公允价值变动损失)-信用减值损失-资产减值损失+资产处置收益(-资产处置损失)
 
  利润总额=营业利润+营业外收入-营业外支出
 
  净利润=利润总额-所得税费用
 
  可供分配的利润=当年实现的净利润(或净亏损)+年初未分配利润(或-年初未弥补亏损)+其他转入
 
  十一、资产负债表部分项目计算公式
 
  1.根据总账科目余额填列。
 
  货币资金项目=库存现金+银行存款+其他货币资金
 
  其他应付款项目=应付利息+应付股利+其他应付款
 
  2.根据明细账科目余额计算填列
 
  预付款项项目=预付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+应付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
 
  预收款项项目=预收账款明细账贷方余额+应收账款明细账贷方余额
 
  应付账款项目=预付账款明细账贷方余额+应付账款明细账贷方余额
 
  3.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账科目余额分析计算填列
 
  长期借款项目=长期借款-将于1年内(含1年)到期的长期借款
 
  4.根据有关科目余额减去其备抵科目余额后的净额填列
 
  固定资产项目=固定资产-累计折旧-固定资产减值准备
 
  无形资产项目=无形资产-累计摊销-无形资产减值准备
 
  应收账款项目=应收账款-坏账准备
 
  其他应收款项目=应收利息+应收股利+其他应收款-坏账准备
 
  在建工程项目=在建工程-在建工程减值准备+(工程物资-工程物资减值准备)
 
  5.综合运用上述填列方法分析填列
 
  存货项目=材料采购+原材料+库存商品+周转材料+委托加工物资+委托代销商品+生产成本+受托代销商品-受托代销商品款-存货跌价准备
 
  十二、本量利分析基本公式
 
  营业利润=(单价-单位变动成本)×业务量-固定成本
 
  初级会计常用公式(三)
 
  十三、材料、燃料、动力的归集和分配
 
  材料、燃料、动力费用分配率=材料、燃料、动力消耗总额÷分配标准(如产品重量、耗用的原材料、生产工时等)
 
 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材料、燃料、动力费用=该产品的重量、耗用的原材料、生产工时等×材料、燃料、动力费用分配率
 
  某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=该种产品实际产量×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
 
  材料消耗量分配率=材料实际总消耗量÷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之和
 
 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=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×材料消耗量分配率×材料单价
 
  十四、职工薪酬的归集和分配
 
  生产职工薪酬费用分配率=各种产品生产职工薪酬总额÷各种产品生产工时之和
 
 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生产职工薪酬=该种产品生产工时×生产职工薪酬费用分配率
 
  某种产品耗用的定额工时=该种产品投产量×单位产品工时定额
 
  生产职工薪酬费用分配率=各种产品生产职工薪酬总额÷各种产品定额工时之和
 
 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生产职工薪酬=该种产品定额工时×生产职工薪酬费用分配率
 
  十五、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
 
  制造费用分配率=制造费用总额÷各产品分配标准之和
 
 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=该种产品分配标准×制造费用分配率
 
  十六、约当产量比例法
 
  在产品约当产量=在产品数量×完工程度
 
  单位成本=(月初在产品成本+本月发生生产成本)÷(完工产品产量+在产品约当产量)
 
  完工产品成本=完工产品产量×单位成本
 
  在产品成本=在产品约当产量×单位成本
 
  十七、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
 
  月末在产品成本=月末在产品数量×在产品单位定额成本
 
  完工产品总成本=(月初在产品成本+本月发生生产成本)-月末在产品成本
 
  十八、定额比例法
 
  直接材料成本分配率=(月初在产品实际材料成本+本月投入的实际材料成本)÷(完工产品定额材料成本+月末在产品定额材料成本)
 
  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成本=完工产品定额材料成本×直接材料成本分配率
 
  月末在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成本=月末在产品定额材料成本×直接材料成本分配率
 
  直接人工成本分配率=(月初在产品实际人工成本+本月投入的实际人工成本)÷(完工产品定额工时+月末在产品定额工时)
 
  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成本=完工产品定额工时×直接人工成本分配率
 
  月末在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成本=月末在产品定额工时×直接人工成本分配率
 
  制造费用分配率=(月初在产品制造费用+本月实际发生制造费用)÷(完工产品定额工时+月末在产品定额工时)
 
  完工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=完工产品定额工时×制造费用分配率
 
  月末在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=月末在产品定额工时×制造费用分配率
阅读全文
▋最新热点